足迹
妖女哪里逃 李轩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四五 理学护法(第2页)

    可他知道,这才是这个时代的常态,江含韵与薛云柔这些女孩能够凭家世,凭强横的术武修为掌握自身的命运。可世间绝大多数女子,都只能仰赖她们的丈夫与父兄。

    还有后面的时文,这次的题目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王静继续道:虞子曾说,义利之说,乃我儒者第一义。可堂中的德雅居士方明,还有敬园先生孔修,却不认同国子监的评判结果,说我二人之所以能在书试中名列前茅,是因我们老师私相授受。又说我们通篇都是歪理学说,就该当场黜落,以儆效尤。而非是将我们的文章列入前三,蛊惑人心。

    他二人一个是致仕的前吏部侍郎,一个是前翰林侍讲,是南直隶卓有声望的大儒,故而便是我老师,也不能不慎重以对。

    龙睿则是冷笑不已:这两位说虞子的教诲,是‘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义与利是对立的,理与欲也是对立,认为利与欲为万恶之源。

    可我二人则推崇董夫子的言论‘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我等儒人求名求望,说到底这不也是利的一种我二人又认为天理不能离欲而独立,凡事为皆有欲,认为这才是虞子的真意。

    李轩已经大致听明白了,堂中的五位大儒分为两派,

    其中的方明与孔修为一派,认为王静与龙睿的判词,会败坏社会风气,又认为君子该是耻于言利的。

    而两位国子监司业,则在针对二人的论点辩驳。

    此时堂上的童司业,恰好说道:昔日伊川先生有一侄女新寡,其父助其再嫁,还是伊川先生亲自为他堂兄写得行状,并曾大肆宣扬此事,称赞他堂兄的做法。

    虞子也赞曰‘取甥女以归嫁之’,又说‘女子要从一而终不必拘泥’,‘夫死而嫁固为失节,然亦有不得已者,圣人不能禁也’。可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句,实为断章取义之言。

    狡辩!那名叫方明的大儒冷笑:这可是虞子记录在《近思录》,《程氏遗书》中的言辞。你二人好大的胆子,竟敢歪曲虞子与伊川先生的经义

    另一位林姓司业则微微蹙眉:你需联系前后文。伊川先生说的实为我等士大夫的气节操守,与女子何干

    尔等依旧是胡搅蛮缠,

    另一位大儒孔修面目森冷的说着:虞子昔日为说服陈师中,勿要将其妹再嫁,在信中亲笔写道‘昔伊川先生尝论此事,以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然自知经识理之君子观之,当有以知其不可易也’。

    童性司业当即冷笑着回应:此为虞子的私欲,非为天理。陈师中之妹陈氏的亡夫郑自明,乃虞子的至交好友。他这封信的本意,是担心至交的一家老小孤苦无依,故而不愿陈氏改嫁。怎么伊川先生的外甥女改嫁就是美德陈师中的妹妹改嫁就是失节没有这样的道理。

    我等敬慕虞子的学问,承载其学,是为将虞子的学问发扬光大,并完善其学。难道连其人品中的学说不足之处,也一并承袭不成

    李轩心想这位说的极有道理,虞子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双标狗。

    他正听得过瘾,就听权顶天道:此事勿需争论了,虞子自己就此事也有过说法。认为气节操守上寡妇不应再嫁,但人情上不能这么办。

    他此时蓦地将袍袖一甩,止住了几人的言语:虞子的学问,多有前后矛盾处,我等这么辨是辨不清的,此事还得请权威论断。

    之后他竟看向了李轩:都尉大人,请问虞子与伊川先生之真意,究竟为何

    在场的众人,顿时‘哗’的一声,纷纷往李轩注目过来。都在疑惑这位司业大人,为何要问此人一个六道司的伏魔都尉

    李轩扬了扬眉,当仁不让:我且不说虞子的真意,只问昔日蒙兀入主中华,中原百姓皆披发左衽,我儒门中有多少人遵守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气节大赵养士数百年,养出了气节无瑕几个文忠烈公

    十年前的土木堡之变,蒙兀人长驱直入,朝廷上下一片求和请降之声,这就是士大夫的气节吗既然连汝等士大夫都做不到的德行,又如何让女子去遵从

    他语音落时,那方明与孔修的脸色,都难看无比。

    李轩不知是什么缘由。龙睿却暗暗哂笑。

    昔日的土木堡之变,这二人正是主张求和,对蒙兀铁骑不加抵抗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