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千军万马之前,我喝一口酒(第5页)
粉裙女童乖巧一笑,问道:崔爷爷,你说我老爷如今破境了吗
老人幸灾乐祸道:老夫亲手打磨出来的武道最强三境,哪里有那么好破的,估计还早呢,说不定到了最南边的老龙城,陈平安的境界还是纹丝不动,老老实实待在三境瓶颈上,每天愁得喝闷酒,然后变成一个意志消沉的小酒鬼。
粉裙女童小声埋怨道:我家老爷的拳,一半算是崔爷爷你教的,老爷不破境,你怎么能偷着乐呢
老人哈哈笑道:你啊,不是我们武道中人,不知道‘世间最强三境’这个说法的分量,老夫当时一拳打杀了六境巅峰的崔氏供奉孙叔坚,只用上了五境的能耐,为何就因为武夫的底子有厚薄,底子打得差了,如高楼风吹即晃,底子打得好,那就是一座名山大岳,屹立于大地之上,一点风吹雨打算不得什么,挠痒痒罢了。
粉裙女童忧愁道:我家爷爷身边没有人照顾,出门在外,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会不会耽误他练拳啊
老人瞥了眼青衣小童的背影,再收回视线,看着满脸忧虑的小女童,感慨道:能让你们两个凑在一起没打架,也算陈平安调教有方。不知道以后家大业大了,陈平安是不是还能如此,待人接物,中正持平。小门小户的规矩好不好,和豪阀世族的家风正不正,处理起来,是两回事。
粉裙女童仰起头,天真可爱道:真有那么一天的话,崔爷爷你帮着我家老爷一些
老人摸了摸小火蟒的脑袋,有些家务事,外人帮不了的。
老人缓缓站起身,伸手指向远处,试想一下,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陈平安开宗立派,有你和小水蛇,有腹下生出金线、长出四足蛟爪的棋墩山黑蛇,有这么多座山头,一旦以后每座山头都有高人坐镇其中,例如那个认了陈平安当先生的……还有那些喊陈平安作小师叔的孩子们,然后你们也成了世人眼中的仙家府邸,有了宗门长老,要收取弟子门生,陈平安手底下汇聚了十人、百人甚至千人万人,一旦自家人有了纷争矛盾,他陈平安手心手背都是肉,就不是一拳一剑能够解决的事情了,该如何处置
粉裙女童在芝兰楼看遍了各国史书,晓得这个问题的棘手,便连嗑瓜子的心情都没了。
崔姓老人笑道:其实也不用太过忧心,陈平安有一点好,可能没几个人发现……
粉裙女童等了半天,都没有等到老人的下文,忍不住问道:崔爷爷,我家老爷身上都有那么多优点了,还有我不知道的好啊
老人开怀大笑道:你这小闺女有一点是真好,拍人马屁,尤其是对你家老爷,能够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粉裙女童有些赧颜,心想自己可没有溜须拍马,老爷就是有这么好呀。
老人坐回竹椅,不再卖关子,笑着说道:陈平安很好说话,所有人跟他亲近的人,都会把这一点当做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总有一天,陈平安会在某件事情上,变得很不好说话,甚至是最不好说话,到了那个时候,奇怪的事情就会发生了,所有人都会感到……心虚和害怕,绝不是第一时间去反驳什么。
粉裙女童赶紧双手合十,喃喃道:我可不希望老爷生气。
老人叹了口气。
他曾经在竹楼外杀人之后,气势汹汹地对陈平安问了一句,你是随我练拳,还是跟我学做人。
这既是老人的肺腑之言,其实又何尝不是眼高于顶的老人,自认在做人这一点上,无法坦然说服陈平安
可若非如此,老人又为何愿意将陈平安作为一身拳法的衣钵传人。
收取弟子,就要收一个将来有望超越自己的家伙,一个足矣!否则哪怕收了一群九境、十境的弟子又如何还不是大势之下的几只蝼蚁!
粉裙女童突然怯生生问道:如果有一天,崔爷爷你做了错事,然后我家老爷发火了,你会不会害怕啊
老人在小家伙脑袋敲了个板栗下去,然后起身离去,气呼呼道:小丫头真不会聊天!
崖畔那边其实一直竖起耳朵偷听的青衣小童,坏笑着转过头,朝粉裙女童竖起大拇指。
粉裙女童开开心心嗑起了瓜子,心想这可不是我厉害,是我家老爷厉害呢。
————
杨家铺子的杨老头,年复一年守着那座小小的后院,无数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杨氏子弟,除了接管杨家的家主,以及家族内某些侥幸成为练气士的隐蔽人物,得以知道那个惊世骇俗的秘密,以及小心翼翼帮着老人守护着那个秘密,其余无论是生老病死的杨家子弟,还是进进出出的药铺伙计,一代代人,都只会知道杨家铺子有这么一个跟自家长辈同龄的老前辈,仅此而已,只知道老人常年足不出户,性情古怪,不好打交道,但是治病救人,很有一手,当然要价不菲,否则任你是谁,只要出不起钱,那就准备棺材吧,反正棺材铺子就在一条街上。
杨老头今天依然在后院抽着旱烟,只不过手里多了一本大骊书肆新刊印的小说,此小说出自小说家,曾是浩然天下的九流十家之一,只是随着光阴流逝,就像四大显学之一的墨家,都不再是显学,小说家也沦为最平常的诸子百家之一,多是书写一些不入流的稗官野史,以及世俗百姓钟情的脂粉艳文,博取噱头,当然针砭时事亦有,历史上许多帝王将相的名声口碑,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小说家之言,给坑害得不堪入目,比如某些终其一生立志于朝政改革的治国能臣,到最后,最为后世熟知的事情,竟然不是那些治国良方,而是什么一夜御十女,无女不欢。又比如某些几乎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儒家大君子贤人,竟然会夜宿尼姑庵,最后只成了一个老不羞的扒灰老汉,而此人道德文章蕴含的大礼至理,皆成空谈和笑谈。
所以曾有儒教学宫圣人,不得不愤懑出声:末流小说家,误国误民第一!
只是制定且掌管天下规矩的那位礼圣,对此仍是像对待妖族态度一样,给予了最大的宽容忍让。
所以此时此刻翻阅那本小说的杨老头,对那场中土神洲的三四之争,双方谁都看不惯,最多就是对那个四的学问宗旨,对那个四字,杨老头愿意伸出大拇指,说一个好字。而那个三,明明被封为亚圣却其实只在文庙排第三高位的儒家圣人,杨老头很看不惯,认为由褒义沦为贬义的道貌岸然,形容此人最是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