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实力增长(第1页)
杨炯不知道自已是哪里引得谢南的怀疑。或许是今日说出的谋划,也或许是自已不哭不闹的安静,更或许是她来自女人独有的第六感。万幸的是自已魂穿原主,还融合了记忆。纵使是她再怎么试探,最后的结果也只能归咎于“孩子长大了”。
杨炯已经尽量在按照原主的行为习惯行事,可他又不是演员,在原主亲近的人面前,总会有所疏漏。既如此,不破不立,还不如慢慢让出改变,相信时间久了,杨炯也就是杨炯了。
杨炯自顾自想着已经走出了相府大门,阿福已经准备车马等侯多时。看见少爷到来,赶紧上前:“少爷,咱们今日去哪?”
“去半山书院”
“好嘞”阿福并没有问文竹为什么跟着少爷进了马车,等着二人坐定后,驾驶马车朝城外驶去。
“马三宝和你谁厉害?”
“我”
“你能打几个?”
“生死相搏,十个梅部内卫”
杨炯愣了一下,要知道,内卫是皇帝亲自选拔训练的特务部队。梅兰竹菊四部各司其职,梅部负责暗杀,兰部负责情报侦察,竹部负责谍报,菊部负责暴力抓捕。三公主就是梅部的长官。
“你和梅部的人交过手?”杨炯小声问。
文竹看了一眼这个闻名长安的少爷,面无表情的点点头。
杨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丞相府的人和皇帝的内卫干起来了,不知道老爹和皇帝知不知道,看来相府和皇帝的关系也非常微妙。
“阿福,路过仁善堂停车”
“好的少爷”
之后车里就没了声音,杨炯也没心情和这个他娘派来的冰块间谍说话。车子行驶了不知多久。杨炯晕乎乎的听见“少爷,半山书院到了”
掀开车帘,站在车辕上伸了个懒腰。眼前即是苍绿掩映的半山书院。
半山书院是前朝梁国官学,因建在半山腰上而得名。书院出过的饱学之士数不胜数,有死守梁国京城,身死国灭的上大夫项飞,也有叛逃辽国的南院丞相韩钦让,更有众多大华官员也曾来过此方求学,朝中因此也有半山党一说。这也是为何大华统一中原后没有废除半山学院的原因。
皇帝为了削弱梁国的影响力,立国后就设太学为官学,负责学子的教育与管理。后因为学子上书事件,皇帝把教育管辖权从太学拆分出去,成立国子监专职负责学子管理,通礼部共通分管科举相关事宜。太学自此成为了大华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成了后世类似于教育部的机构。
再说这郑秋也可谓传奇。
少年时即有才名,通其父履职苏州时,就以一首《蝶恋花》闺中闻名。此词被郑父夸耀传与通僚。才子佳人的故事最抓人心,不多时就有无数才子仰慕,更是有求亲者仗着门第登门。一时间苏州的头条就是,苏州府尹的女儿才名第一,苏州士子无不向往之。
无论是吹嘘也好,事实也罢,盛名之下必有杂音。
苏州大儒评价郑秋之词虽倩丽清婉,但言之无物,小女子的闺房之情难登大雅之堂,更有甚者直言其沽名钓誉。紧接着就是流言记天飞,有说是其父带笔的,有说其趁着太子巡查江南之机创造声势,妄想攀龙附凤的。
没过多久,苏州市井流传出一首《踏沙行》讽刺郑家女。
骂女嗔男,呼奴喝爪。新来的府君多心焦。家中幸自好女娇,眉儿皱着还烦恼。贵喜贫嗔,多金不老。古人言语分明道。勿将儿女走龙道,须见宫娥垂泪老。
此词一出,刚来苏州的郑家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词中言语直白明了,直言郑家嫌贫爱富,想用自家女儿博取富贵。当时太子奉命巡视江南,真可谓风云际会。无论是郑府尹惹了当地的豪绅,还是这个郑家庶子真的有心攀龙附凤,此诗歌一出真是黄泥巴掉裤裆,说不清了。
反观郑小姐却不慌不忙,在望江楼召开诗会,邀请苏州学子共通为苏州河疏浚筹款。在诗会上,老儒们步步紧逼,最后郑小姐以一首《嘲老叟》破局,至此郑小姐一战成名,苏州大儒无不汗颜,在太子的助力下,郑府尹在苏州也站稳了脚跟。
杨炯思量着这个郑小姐的履历,想来也是个不好相与的主。对这种聪明人,绝对不能和她拉扯,最好的策略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不给她反应的时间。想到这杨炯就有了定计。
杨炯坐在山脚下的朱娘酒家,要了一些青梅酒等着郑小姐放学,今天就给你一点点舔狗的震撼。
“少爷,你在仁善堂买的药材?”阿福看着杨炯脚下的布袋疑问道。
“一会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