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1章 齐聚密云(第1页)

大帐内,安静异常。

除了范文程,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的盯着地图上的昌平州和居庸关。

尤其是多尔衮,一股莫名的压力压在他身上,让他无法呼吸。

怎么办?

三条计策,选哪一条?

第一条最稳妥但也最窝囊。

从墙子岭入关后只与明军骑兵打了一场小仗,然后就退出墙子岭,从绕道草原去往宣府。

这要是传出去,正白旗的威风何在?

第二条计策虽没有那么窝囊,却也让人窝火。

就算他拖住了黄得功主力,多铎也顺利攻下宣府。等到退兵时,他还是一无所获。

第三条计策风险大!

成功还好,一旦失败,大清三五年之内都缓不过来。

因为,旗人太少了。

多尔衮深吸一口气,再次问道:“范先生有什么建议?”

正打算离开的范文程暗暗骂了一句,他只负责出谋划策,其他的一概不参与。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背黑锅。

每次出谋划策他都出三条计策,具体选哪一条由旗人自己定。

赢了,是他技高一筹。

败了,则与他无关。

因为,是旗人自己选的。更何况计谋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可能是将领,士兵,粮草,天时,地利等等...

见多尔衮发问,范文程不好直接拒绝,只能模棱两可的说道:“我不知道睿亲王想要什么结果,所以不好建议。”

多尔衮何等老练,瞬间明白了范文程的心思。

其实这也不能怪范文程,毕竟他只想自保。

又想了一会,多尔衮再次问道:“本王的顾虑还是粮草,就怕耗不过明军。如果选择第三条计谋,范先生还有没有筹粮的好办法?”

范文程心里松了口气,他假装掐指一算,悠悠说道:“根据节气,昌平州一带的夏粮已经成熟。北京一带虽有旱情,却也不至于颗粒无收。”

“届时睿亲王可以逼迫百姓去田里收粮,就算找不到百姓,每天分出千余士兵收粮也不影响大局。”